4月23日,法社学院应用型学科建设之科研工作坊第五期活动在5J-502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以“口述史方法与选题”为主题,特邀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朱丹为主讲人,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胡梦茵博士、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工作MSW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施旦旦博士为与谈人。法社学院多位教师与学生参与,活动由法社学院院长邵培樟主持。

会议伊始,邵培樟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口述史作为“活的历史”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独特价值,他期待通过本次工作坊,进一步强化学科交叉,探索口述史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边界。
朱丹教授结合自己的两项重要研究成果,以严谨且生动的叙事方式向大家描绘了整个访谈的过程,系统阐释了口述史的方法论框架。胡梦茵博士从自己的研究经历出发,剖析口述史的深层意义,指出讲述者不仅是信息源,其叙事逻辑、情感表达本身就是研究本体。施旦旦博士分享了社会工作者自我民族志的相关研究,强调“同行者”心态的重要性,社会工作研究不能止步于单方面的政策分析与倡导,更要关注关系建构的日常逻辑。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就“访谈的连续性”“新闻与口述的比较与联系”等议题展开热议。
法社学院应用型学科建设之科研工作坊不仅是一场方法论研讨,更是一次学科自觉的唤醒。未来,法社学院也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鼓励更多教师开展具有本土关怀与时代价值的研究,让学科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蓬勃生机。(文:王沛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