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白璐 包宏杰 陈聪
晚报记者 陈强
本报讯 最近,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信智学院学生办公室收到了一面特别的锦旗。在这面锦旗上,“以爱为舟渡学海 用心作灯照归途”的烫金大字格外醒目。它可不是一面普通的锦旗,背后还藏着一个东方学院思政辅导员马莹老师用爱与耐心化解矛盾、共筑和谐寝室的暖心故事。
原来,早在几周前,信智学院某学生寝室里的几名学生因作息习惯差异发生了冲突,先是言语争执,后来陷入“冷战”。“寝室可是同学们的‘第二个家’,不能因为一点矛盾造成‘冷战’,矛盾宜解不宜结。”马莹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启动调解程序,召开寝室成员座谈会,倾听每位学生的诉求,耐心引导大家换位思考,尝试用“情绪温度计”“沟通角色卡”等创新方式帮助学生们梳理矛盾根源。
为了帮助寝室里的6名学生彻底解开心结,马莹老师还先后4次与学生单独谈心,在办公室倾听学生的成长困惑,在学生宿舍分析人际边界,用心理学“情绪ABC理论”拆解认知误区。在一次次与学生的沟通中她发现,矛盾的表象下隐藏着学业压力、家庭期待等多重因素,于是联动学院心理辅导站老师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
据悉,第一次在办公室调解时,马莹老师用了3个小时才厘清6人间盘根错节的矛盾;第二次调解依然漫长,当几个男孩因游戏声音大小争得面红耳赤时,她忽然意识到问题远比表面更深;第三次调解是因为即将发生的肢体冲突,她分别与学生谈心谈话,疏导双方怨气;第四次调解持续至晚上11点半,马莹老师带着自制的“寝室公约草案”上门,逐条引导学生们制定卫生值日、熄灯时间等细则,最终让矛盾得以化解,学生们冰释前嫌,又能开开心心地成为“一家人”。
成功调解筑起成长港湾,锦旗鉴证育人初心。成长矛盾成功化解,学生们非常感动。“马老师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们的青春迷茫期。”赠送锦旗的学生表示。事后,信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评价:“马老师用专业与温度践行了辅导员的使命,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这样的‘荧光灯’精神正是思政工作的生动注脚。”
面对大家的夸奖,马莹老师只是淡然一笑:“当学生愿意在夜里和我倾诉时,我多陪他们一个小时,也许就能帮他们跨过成长路上的一道坎。”在静谧的校园之夜,马莹老师用爱心与专业搭建的温暖港湾,透过那面锦旗熠熠生辉,庇佑着莘莘学子的成长之路,引领他们走出迷茫,走向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