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连ABCD都不认识
现在会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54岁大学宿管阿姨告诉你“梦想何时启程都不晚”
■记者 徐丽佳
现在年轻人喜欢英文歌不奇怪,可是如果说一个54岁的宿管阿姨喜欢研究这个是不是挺新奇。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10幢楼下,有一位家住长安的宿管阿姨从前年开始自学英语。为什么要学英语?学了英语要干吗?阿姨的想法可新潮了。
超级喜欢《泰坦尼克号》
一门心思要学会主题曲
走进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10号楼,这就是54岁的陆传熙工作的地方。这是一幢女生宿舍楼,进进出出的都是学校女生,阿姨的工作就是登记外来人员。有时候空下来,她就会打开手机软件,高歌一曲,她最爱唱是席琳·迪翁的《my heart will go on》。
为什么要唱这首歌?陆传熙说,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时,就喜欢上了这部电影,那时候她觉得这首歌太好听了。
那还是十多年前,《泰坦尼克号》播放的时候,陆传熙是长安一家皮件厂的裁剪工。她说,这部电影看了好多遍,特别喜欢这首歌。当时就很想学会这首歌。不过只读到初中的陆传熙受到了老公和女儿的不信任,他们跟她开玩笑,连ABCD都不认识,怎么可能唱这首歌。
陆传熙说,那时候也就听听,也没开始学。
2010年8月,她来到东方学院当宿舍管理员,一开始是在6号楼,后来就来到了10号楼。从前年开始,她决定开始学习英语,学唱《my heart will go on》。
东方学院的学生成了她的老师
怎么学?从最简单的音标开始。
一开始,陆传熙是从英文歌的发音开始学的。具体到每一个单词,不认识,她就找路过的学生问。
和我们小时候学英文用过的方法一样,陆传熙也用过中文标注法,比如every night标注成“爱瑞那特”。
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这种办法学发音不行。
没办法,她又只好从音标开始标注。从《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开始,记住每一个单词的发音。
靠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陆传熙先学会了这首歌。
学会这首歌后,她又有了新目标——《you raise me up》。
一样的办法。陆传熙还是用音标的办法,一个个单词去记下来。
一首首英文歌学会后,陆传熙开始有模有样唱起来。
学会了这些英文歌,陆传熙先在老公和女儿面前秀了一把。
“我老公也没啥反应,我女儿倒蛮支持我。”陆传熙说,学会以后,她感觉就在老公和女儿面前扬眉吐气了,以前他们两个看笑话一样,现在他们也没话说了。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阿姨
笔记本让人震惊
去年10月,陆传熙开始真正认真地学习英文。翻看她的笔记本,每一个发音的音标,都记录地很工整。现在已经记了大半本。
陆传熙说,她一开始主要是通过一些英文公众号学习的,遇到不懂的,她就找过路的学生问。
渐渐地,她手机上学习的APP也多了起来。
玩智能手机,在手机上唱歌、学习英文,54岁的陆传熙对这一切都充满了新奇,遇到不懂的就问女儿和学生,还有她的大哥。
说起女儿和大哥,陆传熙很骄傲,他们一家也算书香门第,女儿宏达高中毕业后就去上海读了大学,如今留在上海工作。而大哥更是了不得,早年是浙大毕业的,后来又成了核电方面的专家。
陆传熙说,有了他们做后盾,所以她学英语,不懂的就问问他们。
她还把唱的英文歌传给大哥听。
“他就说我发音不准。”陆传熙哈哈笑起来,大哥是英文专业的,当然要求特别高,还会帮助她纠正发音。
陆传熙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对于学习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在人前,她也不害羞。她说,在去年部门年会上,她就上台露了一手。
“他们都震惊了,觉得我怎么会唱英文歌。”她又笑起来,偷偷练习的《my heart will go on 》果然把同事都震惊了。
别小看了陆传熙,她爱唱歌,其实体育玩得也不错,在学校的教职工运动会上,还曾经拿过好多金牌。定点投篮、运球,这些趣味运动,陆传熙都玩得很好。
会玩也会工作。说起陆传熙,学生们说,她是个认真负责的阿姨,平常看起来嘻嘻哈哈的,但是对宿舍管理却很严格,外面进进出出,她都记得很认真。
她还曾被评为东方学院的最美阿姨。现在学生们都觉得陆传熙已经成了网红阿姨。
阿姨还有个梦想
想去美国夏威夷旅游
对于学习英文的理由,其实陆传熙不仅是为了唱好英文歌,她还有个梦想,想去美国旅游。她去美国旅游第一站就是夏威夷。
为什么想去美国?陆传熙说,因为侄子就在美国,所以她觉得去美国那里有人接应,方便一点。而第一站选择夏威夷是因为她以前看过照片,觉得那里太漂亮了,所以特别想去夏威夷走走。
陆传熙说,现在国内已经去了很多地方,但遗憾的到现在还没出过国。
所以她新年有个愿望,能够先出个国,比如新马泰等,至少可以去英文实践下。
以后等学好了,再去夏威夷,到时候就可以跟外国人交朋友啦。
而且学习英文歌,她也有了新目标,最近她在认真听麦当娜的《不要为我哭泣,阿根廷》。
她争取要把这首歌学会。
是不是觉得陆传熙心态超年轻,新一年,但愿大家都像陆传熙一样,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原文链接:http://hnrb.zjol.com.cn/hnrb/html/2018-01/12/content_417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