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许涛
“诗歌是生活中的偶然和意外,我们对生活要抱有诗意。”“诗歌创作既要广泛阅读,汲取经典,也要关注社会,贴合时代发展。”11月5日,2019徐志摩诗歌节系列活动——“教你写诗”创作培训走进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该校17级诗歌工坊的20多位诗歌爱好者和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90多位学生参加了活动。

在活动中,海宁本地诗人汉江、傅震宇、王学海、任少云先后分享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中的经验和感悟,诗人冬箫则为同学们上了一堂题为《现代诗歌的赏析与创作》的精彩课程,他结合作品和自己的创作体会,打开了诗歌爱好者们的思维。


冬箫介绍,开展“教你写诗”创作培训,是希望通过活动发现和培育诗歌创作新人,丰厚海宁诗歌创作的土壤。另一方面,东方学院是海宁第二个诗教基地,校园诗歌创作氛围特别好,爱写诗的学生很多,所以在这次活动中特别安排了诗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环节,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汪佳丽此前创造了一首现代诗《逆行》。在活动现场,诗人汉江老师为她仔细分析了全诗,并提出修改意见。“老师讲得非常认真,几处改动以后,整首诗更加精炼,韵律感也更强了,更能表达出‘面对困难勇敢前行’的诗歌主题。” 汪佳丽说,今后要继续坚持创作,也希望有更多这样学习的机会。

同样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栾川川带来了之前创作的4首古体诗,诗人傅震宇现场为她进行了指导。栾川川说,这是自己大二时创作的诗歌,感觉写得还不错,但是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发现一些字词确实值得再推敲,再修改,这样诗歌就更有意境也更具韵律美。

东方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蔡敏敏告诉记者,东方学院是海宁诗教基地中唯一一所高校,学校本身设有诗歌工坊,通过举办各种诗歌活动让学生走近诗歌,提高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此次活动更是得到海宁本地优秀诗人的支持,让诗人们参与到诗歌教学活动当中来,并一对一具体点评学生作品,这对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大有裨益。“今后还打算让学生走出去,利用好东方学院的地理优势,从长安到全海宁,用诗歌形式去认识了解以及亲近地方文化!” 蔡敏敏说。


东方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分院党总支书记陈明亮介绍,学院现在应用型建设改革中的一大举措就是实行分文体教学,文学专业的学生大二开始可以选择进入各个工坊(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进行深度学习,提升人文素养,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这几年,学院还积极参与了海宁徐志摩诗歌节的一些活动,海宁的一些知名诗人也来到东方学院讲课,这样的互动机制非常好,最终让广大学生受益。
(原文链接:http://hnnews.zjol.com.cn/ihainingapp/news/201911/t20191105_11316123.shtml?timeamp=1572960120726&sjyopenid=5519425bf2bf937450ed7b85300beb10&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