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方新闻 >> 正文

我院学生调研之风盛行

时间:2013-05-02来源:


    近期在我院校园内刮起了一股学生调研之风。从四月份起我院各个分院开展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学生调研活动。看学生调研大有席卷东方校园之势。
   据学院科技服务部统计,每年的3月底4月初学校都会进行各个分院的课题申报,今年全院学生上报课题约200多项,经过审核将挑选一定量的课题进行立项和经费支持。从课题的申报来看很多课题申报的内容都是学生之前延续城乡社会调查结果所做的课题。
   财税分院今年针对大一城乡社会调查联系了海宁市连杭经济区的社会保障工作服务站,以校地合作的方式,准备调查长安镇下属20个村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生活现状及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情况的调查。财税分院组织201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全部73位学生,5位专业教师集体参与调研。形成老师带老师,老师带学生,学生带学生的调研方式。
   “分院今年计划先以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个试点,如果开展的好明年可以在整个分院3个专业里都进行这样的调研方式。现在我们的初步问卷已经完成,计划将在今年暑假前及暑假中进行调研。” 财税分院院长樊小钢说,“现在很多大学生一直活在大学象牙塔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走得出去的人才,是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人才,从事社会调查有助于这些能力的提高。而且在大一就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今后的申请科研课题和撰写科研论文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较以往的大一自己组队自选调查方向的城乡社会调查而言,财税分院这一由分院集体牵头,同一研究方向,老师全程指导的社会调查不但可以实现调查资源数据的共享,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而在法政分院,一支与各乡镇,街道的社区矫正对象结成帮教对子,提供法制,道德,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辅导和教育,协助各司法所有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各项工作也频频受到当地的好评。参与社区矫正活动的叙述步碧毅说:“你可以想象一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初次触碰社会一角时的情愫,不是惶恐也不是畏缩,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和自信。这也是城乡社会调查带给我们的能力的提升。” 

    


   在我院社会调研不单单是一次调查,更是积累经历的一份资本。在大学校园除了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实践更是是认识的基础与来源。从城乡社会调查发现问题—申报课题研究问题—深入研究把课题应用到实践—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在东方学院很多学生从城乡调查中获得了灵感,并坚持最后获得了成功。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陈升升,就因为大一时的一次城乡调研发现家乡的山茶油存在很大的市场,大二的时候他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和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对山茶油的市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大三时他们创业团队的研究报告在浙江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大四开始陈升升在学校老师的鼓励下注册了茶文化发展公司,在他的用心经营下公司月净利润超过2万元。无独有偶该院会计专业学生许鑫瀚也是通过调研发现三叶草的种植有一定的市场,并在校园内以“三叶青综合开发及研究”作为创业项目成功获得了东方学院创业赛冠军。此后许鑫瀚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经管专业知识,组建创业团队,请教各类专家,种植三叶草并获得了成功。而工商管理分院的老字号社团也是从一次城乡社会调研开始,发现杭州的老字号企业面临危机,学生自发在高校组建“老字号品牌研究学会”并对我省的“老字号”生存现状展开调查,通过走访企业、博物馆、老掌门人,就“老字号”的宣传、营销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当地掀起了一波社会关注老字号、媒体报道老字号、百姓走进老字号的热议。
    据悉 我院在课程设置上就很重视培养调研的能力,比如财税分院大一设置的“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这门课程就是针对调研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课堂上老师不但会教调查研究的方法,如如何查找期刊资料的方法等,同时也会安排一系类包括校内和校外的调查实践活动。另外除了“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之外,“应用写作”这门实用性课程对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课题报告书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第二课堂活动的素质提升类将课题调研也列入活动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引入学分制,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也激励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上一篇:我院“东苑杯”辩论赛圆满落下帷幕
下一篇:我院评选2012年度院级教学成果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