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校地合作共建嘉兴人大财政经济监督研究中心签约揭牌仪式暨座谈会在学院行政楼B301会议室举行。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国良,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浙江财经大学原校长钟晓敏,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敏忠,嘉兴市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主任委员沈周明,嘉兴市社科联副主席孔翠,海宁市委常委、长安镇党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明浩,浙江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研究院执行院长童光辉,东方学院原院长沃健教授,浙江财经大学司言武教授,嘉兴市人大机关有关委室负责人,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和财经委主任委员,海宁市人大办、市社科联、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和长安镇人大负责人等40余人出席。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委员、东方学院党委书记申屠莉,院长童志锋,副院长张伟飚,学术副院长姚莉,研究中心成员代表,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曹国良指出,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校地合作共建嘉兴人大财政经济监督研究中心,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响应,是校地双方在财政经济监督工作上的“双向奔赴”。财经监督是法律赋予的人大重要监督职能,他希望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嘉兴作为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的资源优势,地方人大的实践优势及高校的智力优势,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早日结出人大财经监督硕果,实现省级高端智库的目标。

姚敏忠表示,东方学院多年来深耕海宁、融入海宁,通过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积极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更好发挥高校科学研究资源优势,促进地方人大财经监督更好发展。

申屠莉指出,学院将举全院之力,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团队建设,聚焦嘉兴地方人大财经监督领域精准选题,校地协同开展好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助力研究中心培育省级高校智库。

沈周明、童志锋为嘉兴人大财政经济监督研究中心揭牌。

童志锋为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颁发聘书。

童志锋分别为研究中心指导单位:嘉兴市人大常委会、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授牌,为嘉兴市人大财经委授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科研实践基地”。

沈周明、童志锋代表双方签订校地合作协议。

揭牌仪式后,以探索校地协同打造高质量智库运行机制为主题,举行了校地共建座谈会,会议由童志锋主持。

钟晓敏在座谈会上作主旨发言,介绍了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的运作模式和课题研究情况。他指出,研究中心要围绕人大工作职能和重点工作,利用高校学术优势开展系列课题研究,服务人大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地。要围绕地方人大工作的亮点和做法进行选题,总结出一批经验样本开展学术研究,推动人大监督工作提质增效。要利用高校学术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人大财政经济监督方面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好高校人才培养的职能。







座谈会上,沈周明、濮新达、李全发、孔翠、沃健、曹智慧、童光辉、司言武、姚莉、刘央央先后围绕研究中心的发展目标、运行机制、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文:张妙良、崔南杰/摄:洪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