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广角 >> 正文

《海宁日报》: 扎根九年育英才 毕业生入企成骨干

时间:2019-07-19来源:海宁日报


记者 许涛

“户外宣传广告设计再细化,媒体宣传排期也要加紧跟上。”今年秋季家博会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近日,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副经理赵威又跟一位工作人员叮嘱了一遍。这次家博会将更多体现国际化元素,因此,筹备阶段的各个环节都提高了规格,这也让作为展会筹备负责人之一的赵威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认真落实好每个细节。

今年29岁的赵威来自宁波余姚,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搬迁到海宁长安镇(高新区)后的首届毕业生。2014年毕业后的他选择留在海宁,入职海宁中国家纺城。5年时间,他从一位普通职员成长为公司中层。赵威说,还在读大三的时候,东方学院就和家纺城开展了校企合作,自己也来过这里实习,首次接触到海宁的家纺产业,“当时觉得这个产业有很大发展潜力,所以后来留在了海宁。”

海宁中国家纺城是本地家纺产业的一个发展平台,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这几年,随着公司不断转型,我得到了许多锻炼机会,行政、宣传、会展、人事等工作都接触过,也越来越体会到海宁是一块值得年轻人奋斗的沃土。”赵威说。

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晓红介绍,现在公司有多名年轻骨干来自东方学院,除了赵威,还有3位前期有着实习经历的毕业生也成为公司财务部、物业部和会展部的高级主管,能够发挥专业所长独当一面,给公司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和赵威同年毕业的周俊波,目前是该公司财务部高级主管。他说,自己老家在绍兴,毕业那年计划留在海宁,是觉得这里的产业特色比较突出,就业机会很多。进入家纺城工作以后,正值平台转型升级,涉及财务的工作也越来越细。每次核算数据,他都把工作做到最细,不出差错。“5年过去了,感觉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周俊波说,大学里学的知识和几年下来积累的经验让自己更有信心干好这份工作。

“未来的家纺城,成品商品将更多,客户体验感会更强,展会更加频繁,配套服务也更加完善,平台要实现这样的变化,需要更多优秀人才的支撑。”殷晓红说,与东方学院开展合作的这几年,不仅有大学生来实习、就业,还有大学老师走进市场为商户开展培训,双方互动交流不断加强,今后还将建立常态化的学生实习和创业平台。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与海宁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始,东方学院已与地方政府、省内优势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了海宁研究院、经济与信息化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海宁风尚学院等10多个协同育人平台,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让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在海宁这块创业沃土找到用武之地,实现自身价值。

近期,在市工商联牵线下,东方学院与我市一批优秀企业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关系,通过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实习平台,让更多毕业生留在海宁就业创业。近日,该学院一批与时尚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已前往我市知名时尚品牌企业进行为期2-6个月的顶岗实习。

东方学院科技部部长、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陈晓阳说,从2010年扎根海宁办学以来,学院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留在海宁就业创业,投身海宁经济社会发展大潮。接下来,将充分利用海宁良好的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和平台优势,深度打造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助力地方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F177

上一篇:浙江新闻:澎湃海宁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东方学院与海宁企业奏响校地合作新曲
下一篇:浙江24小时:这堂思政课在西湖畔开讲,大学生出演革命情景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