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广电全媒体记者:贾鑫超 王洁 骆勤丰 通讯员:范捷 孙舒愉
2010年,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整体迁址至海宁长安新校区,成为我市首所全日制本科高校。十年来,长安镇(高新区)结合发展需求与资源分布,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信息、技术资源集聚优势,打造校地合作新样版。


发展离不开人才,这几年,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积极探索与海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对接途径,不断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紧扣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整合育人、科研优势,培养出了众多应用型人才。学校的跨专业实训中心是一个仿真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都需要在这里接受仿真实战训练。为了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更快地让学生进入社会,学校目前已建成跨专业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和AI智慧工场三个实训中心的经管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学生葛晨梁说,相比于传统教学,更多的是一个理论上的知识,这里是亲身的实践,最主要的是实践的感受。

学生陈盼钰说,实训的时候他们就会有一个微观的小模拟,然后有一个初步的接触,那以后可能去实习,就会有一定的了解,或者说入手更快,不会什么都不知道,匆匆忙忙的感觉。

老师朱基煜介绍说,像这样经过应用型实训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在就业方面,相对于其它纯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来讲,应该更有竞争力,企业应该会更加喜欢这样的人才。

为了助推海宁本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工作,不久前,东方学院与海宁人社局等十余个部门共同筹建了海宁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今后,海宁的企业特别是长安当地的企业,可以将人才培训等工作全都交给东方学院来完成,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本土人才拥有更好的创新能力。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院长沃健介绍说,海宁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成立,宗旨就是为地方尤其是为地方青年创新创业服务的,给他们一个更好的平台。他觉得作为大学,有很多天然的优势,他们有这方面优势,地方政府有这个需求,所以这也是服务于地方的一个体现。

长安镇(高新区)党委副书记俞吉俊介绍说,下一步他们也想跟学校积极合作,包括利用东方学院这个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优势,为企业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培养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助力企业的整个发展。

除了人才培养,长安镇(高新区)还利用高校优势,在文创等方面积极与学校开展校地合作。为了鼓励在校生认识长安、了解长安、留在长安,针对本土需求,东方学院还对课程进行了优化设置,目前东方学院的学生正利用专业优势,结合运河文化等,为长安设计旅游纪念册。



东方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分院副院长刘怡泓介绍说,学生能够在这个项目里面学到一些实际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服务地方,让学生也对海宁的一些经济和文化有一个参与度和一个参与感。

俞吉俊说,政府也是充分利用他们设计领域的专业优势,一方面也是考虑让东方学院的学生融入长安,另外一方面也是想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让大美长安的城市品牌城市形象进一步扩散,扩大长安的影响力,助力整个融杭新区的发展。
此外,长安镇(高新区)还在社会工作、法律服务、“双百双进”等工作中与高校开展了交流合作,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共享,实现了共同发展。



俞吉俊告诉大潮君,东方学院的到来,对政府而言,给长安这座小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今年正好是东方学院到长安的第十个年头,政府也在研究在校地合作方面,在下一个十年,进行一些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沃健院长说道,在地方上办学,离不开地方上大力的支持,大学要发展,必须要依托要服务好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要融入成为一体,才能合作共赢,这样走得更远。

(原文链接:http://www.haining.tv/3g/news/folder205/2019-04-14/220088.html)